電子支付加溫 使用人數倍增 衝上555萬人

電子支付加溫 使用人數倍增 衝上555萬人


聯合新聞網

記者陳美君╱台北報導
2019年10月27日 上午6:32

國內電子支付業務蓬勃發展並迅速擴張,據金管會最新統計,截至今年7月底,我國使用「電子支付」人數高達555萬人,較去年同期的274萬人呈現「倍增」,以台灣成年人口近2,000萬人估算,每四個民眾,就有一位正在使用電子支付;影響所及,今年7月的「實質交易金額」與「儲值金額」也雙雙締造歷史新高紀錄。


電子支付進入百家爭鳴時代,只要「嗶」一聲就能完成付款支付,民眾消費或轉帳時更有效率。中央銀行指出,近年國內銀行陸續推出行動銀行服務,非銀行支付機構亦積極透過手機App連結銀行帳戶、信用卡或發行電子貨幣,使行動支付市場蓬勃發展。金管會統計顯示,截至今年7月底止,國內電子支付機構使用人數已達555萬人,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一倍,且辦理的各項業務金額均持續成長。


今年7月電子支付的「實質交易金額」達37.69億元,創下歷年新高紀錄,較去年同期大增14.4億元、年增率超過六成;另外,「儲值金額」也同步締造新高,7月金額為19.31億元,年增18.1億元,較去年同期暴增近15倍。






銀行主管指出,所謂 「電子支付」功能包括:代收代付、帳戶儲值以及帳戶資金移轉,目前國內共有五家專營電支業者,包括街口、歐付寶、國際連、橘子支付、簡單行動支付,還有21家銀行兼營,以及一卡通與LINE Pay合作兼營、中華郵政兼營。


以使用人數而言,以LINE Pay一卡通166.8萬人居冠,玉山銀行也有破百萬的102.9萬人;在代收付金額部分,玉山銀行14.84億元奪下第一,街口支付的9.23億元居次。在轉帳部分,街口支付的3.92億元、LINE Pay一卡通的2.95億元,為市占前兩大。


央行指出,目前我國數位支付發展的主要問題在於,各個不同品牌電子支付機構間的系統獨立運作,彼此間的交易訊息無法互通,通路亦無法共享,使消費者及商家在使用時受到限制,為此,財金公司除已制定QR Code共通支付標準外,並積極建置跨機構電子支付共用平台。未來,商家資訊系統僅需與任一家收單機構串接,即可接受民眾不同品牌的行動支付,有利於創造更多元、便利的支付環境。


為推動電子支付,央行也督促財金公司與銀行合作規劃推出「手機門號跨行轉帳」服務,讓民眾只須輸入收款人手機門號即可進行跨行轉帳,省去須輸入一長串銀行代碼及帳號的麻煩,以強化用戶體驗。在各項功能逐漸完備後,未來電子支付的使用人數與各項業務金額將有更明顯的成長,消費者可以更輕鬆有效率的進行消費支付、跨行轉帳,成為最大受惠者。